健康養身★教您吃對蛋白質,癌症不會上門來!(歡迎轉分享)

教您吃對蛋白質,癌症不會上門來!(歡迎轉分享)

癌症會以好幾個月、甚至好幾年的時間慢慢折磨病人,使之痛苦不堪,最後再奪其性命,這幅景象令人不寒而慄,因此讓它成為嚴重疾病中最可怕的一種。這也是每當媒體報導,又發現什麼新的化學致癌物質時,就會立刻引起大眾注意與反應的主要原因。然而,有沒有哪個化學物質,在實驗上能夠100%地啟動實驗動物的癌症,而當這項物質相對缺少時,又能把動物罹癌的機率降低到0%?更重要的是,這個化學物質是否能在一般的攝取範圍內,就造成100%或0%的結果?事實上,世界上的確是有這種化學物質存在,這個化學物質就是蛋白質!

教您吃對蛋白質,癌症不會上門來!(歡迎轉分享)
令人震驚的大鼠實驗
印度研究人員曾經以兩組老鼠做實驗,他們在其中一組老鼠的飼料中添加黃麴毒素和20%的蛋白質,這種蛋白質的含量與西方飲食很接近;另一組老鼠飼料也添加了相同劑量的黃麴毒素,不過蛋白質含量只有5%。結果非常驚人:攝取20%蛋白質的老鼠組,都有罹患肝癌的跡象,而5%蛋白質組的老鼠則沒有一隻得到肝癌。這項實驗顯示100比0的罹癌機率,也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,那就是——在控制癌症的道路上,食物營養的威力勝過致癌物質!
吃多少會致癌?
適當調整蛋白質攝取量,將能改變癌症發展。但是究竟吃多少蛋白質才會致癌呢?動物成長所需的飲食蛋白質比例為12%,唯有在達到或超過這個比例時,病灶才會開始發展,意即──動物獲得的蛋白質符合或超過需求,那麼疾病就會開始發動攻勢。根據蛋白質的每日建議攝取量,人類有10%的能量來源應取自於蛋白質(遠超過實際所需,但由於每個人的需求不同,定為10%可以確保每個人都能攝取充足的蛋白質)。
不過,大部分的人每天食用的蛋白質卻超過建議的10%,例如:美國人平均攝取量就高達15-16%!如此是否會導致罹患癌症的風險?從動物研究的結果來看,答案是:是的!
蛋白質可不是全都一個樣
蛋白質對癌症的影響那麼大,那蛋白質種類不同,是否會有什麼差別?一般而言,我們在實驗中都使用酪蛋白,它佔牛奶蛋白質的87%。但是,如果以相同的方式來檢驗植物性蛋白質呢?研究發現,即使以20%的水準餵食,麥麩(小麥蛋白)也不會產生和酪蛋白一樣的促癌效果。此外,餵以20%大豆蛋白飲食的大鼠,也和攝取20%小麥蛋白的大鼠一樣,並沒有形成早期病灶。
突然之間,牛奶蛋白看起來不再那麼優了!會促成癌症的因素竟是牛奶蛋白!?要接受蛋白質會助長癌症發展的觀念,已經夠困難了,更何況是牛奶蛋白?但是再次重申:降低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,可同時以多種方式避免癌症啟動、控制癌症進展,無論你最初接觸了多少致癌物!別忘了,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能都被「施予」了某種程度的致癌物!而眼前就有這麼一個簡單的方法,能避免它發展成完整的腫瘤──你,怎麼選擇?


內容來源:笨狗論壇

相關文章閱讀:

重要!把握九個飲食原則!大大減少罹患癌症機率!

點我看更多>>>>

http://www.life.com.tw/?app=view&no=135215

 

相關推薦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陳佳慧報導】台灣罹癌人數屢創新高,每年約17萬人死於癌症。為提升民眾對於癌症的重視及警覺,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日前舉辦第三屆為癌而跑公益活動,共計七百名跑者一起響應公益,挑戰6K微路跑。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照元表示,為癌而跑活動已舉辦第三屆,每年都邀請癌友參與,除了希望藉由路跑活動...

閱讀詳情 »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李依如報導】不同於一般貨物的配送,藥品直接關係到患者的使用安全,對於溫度、濕度及配送環境上的要求,也逐步提高。從生產、流通,到臨床使用,如何建立完整的醫藥鏈,越來越受到政府、社會及企業的關注,順應時代潮流,更興起「醫藥運銷管理師」及「流通冷鏈管理師」認證學習課程。 降低藥...

閱讀詳情 »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林怡亭報導】一名年僅29歲的乾癬患者,過往皆自行在藥局買藥膏控制乾癬,卻仍不時復發,身心俱疲之下,某日因頭皮嚴重發紅與脫屑決定前往就醫,醫師發現該名患者手指關節多處紅腫,初步研判為香腸指,進一步安排X光、抽血及超音波等全面性診斷後,確診為乾癬性關節炎。在醫師建議下,經過兩個月的持續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